首页 > 财经资讯 >

川渝共建绿色金融(今日财经:#助推双城经济圈可持续发展#解读)

财经资讯 2024-07-25 03:17:08
王小琪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四川(西部)研究院财金商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金融投资报专家智库成员...更多知识由小编为你整理了《川渝共建绿色金融》详细内容,欢迎关注学习。

川渝共建绿色金融(今日财经:#助推双城经济圈可持续发展#解读)


川渝共建绿色金融

王小琪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四川(西部)研究院财金商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金融投资报专家智库成员

一体融合,共建共享;企业主体,政府引导;产融结合,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以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为依托,以金融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保障,深化跨区域绿色金融合作,共同完善提升绿色金融市场功能,促进各类金融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实现绿色产业链与绿色资金链相匹配,以绿色金融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用绿色产业反哺绿色金融。实行绿色金融与绿色财税互动,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绿色低碳经济的投入,有效提升现代金融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A

初见成效

近年来,川渝两省(市)协同发力,共建绿色金融,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初见成效。

(一)出台相关

规划在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六部(委)与重庆市、四川省政府联合发布的《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中,明确了“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任务。在重庆市、四川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中,提出“推进区域绿色低碳财税金融一体化行动”,“加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等。

(二)搭建政策平台

在全国7个开展地方碳市场试点的省市中,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入围的城市。2021年10月,重庆正式上线全国首个覆盖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的“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成都是全国“7 1”交易中心中的“1”,年交易额位居全国各地碳交易市场前列。

2022年8月,经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六部(委)批准,成立全国唯一一家将全域纳入试点范围的重庆国家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同时,重庆两江新区被纳入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区域名单。2018年11月,由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2023年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七部门批准,将成都市(新都区)、广元市、南充市、雅安市、阿坝州纳入第一批绿色金融省级创新试点范围,2023年8月,第二批又将宜宾市、攀枝花市纳入。

(三)制订绿色金融相关标准,组织评定和支持绿色金融机构、绿色项目、绿色企业

到2023年底,重庆制定“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业务服务流程”等十余项国家和行业性标准,“金融服务绿色汽车供应链指南”等地方标准,“绿色票据评估与管理指引”“绿色金融服务绿色建筑指南”等团体标准。完成首批17家绿色金融机构认定评估,76家金融机构制定了绿色金融发展计划、68家建立了绿色金融相关管理制度、20余家设立绿色金融专营部门或特色支行。组织开展绿色项目、绿色企业认定和融资对接。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指导成都市、广元市、南充市、雅安市和阿坝州等地相继出台地方绿色金融认定标准。并积极推动《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环境权益融资工具》等标准的落地推广。四川全省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的金融机构逐年增加,金融机构绿色融资意识不断提升。四川银行打造“零碳网点”,中国银行、成都农商行、天府银行等试点绿色支行,广元农商行等相继建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天府信用通线上平台入库三批290家绿色企业、106个绿色项目、21家绿色银行。开展“银、政、企”绿色发展融资对接。

(四)开发利用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川渝两地有些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了初步合作

四川金融机构陆续推出低碳贷、区域碳权和碳配额抵质押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持续向低碳、降耗、转型等绿色领域提供长周期、低利率贷款支持。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全省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27万亿元,同比增长41.6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7.3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全国首笔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开发挂钩贷款落地四川,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绿色债券、碳中和债、票据、资产支持证券产品等多点开花,全省保险业累计承保近千家省内企业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重庆金融机构创新推出330余款绿色金融产品,包括林权抵押贷、排污权抵押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新能源汽车补贴贷、取水权预质押贷、碳配额理财等,落地全国首单碳配额理财融资业务。创新推进森林碳汇保险、可再生能源项目保险、环保技术装备保险等试点。2023 年末,全市绿色信贷余额7168.6亿元,同比增长29.74%,全年新增贷款的1/3是绿色信贷;绿色保险提供风险保障达到10124亿元,同比增长37.5%。川渝有些金融机构之间已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并在有的绿色金融业务领域进行了合作,如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与重庆联交所集团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双方互相挂牌交易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共享交易信息。

(五)建设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实现绿色经济信息整合共享

依托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自主开发“长江绿融通”,覆盖重庆市九十多家金融机构,打通市级和区县政府信息平台,实现了绿色项目、环境评价、绿色绩效等上万条信息的共享。四川绿色金融融资对接平台“绿融蓉”已经与省金融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天府信用通平台)“绿色金融”板块实现互联互通。

(六)构建绿色金融激励机制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优势,灵活配套使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创新推出“川碳快贴”政策产品,2023年前三季度,为22家符合条件企业提供85.47亿元资金支持,共发放碳减排贷款193.17亿元,贷款对应的年碳减排量514.89万吨。加强绿色金融评价结果运用,将其与央行评级、银行业机构综合评价等工作挂钩。成都市财政每年提供1500万元用于金融机构绿色化改造、绿色信贷评估认证、贴息和风险补偿等十个方面的政策激励。阿坝州明确了巨灾保险财政补贴标准,并加强对绿色保险的倾斜引导。

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实行货币政策差别引导,推出“绿易贷”再贷款和“绿票通”再贴现专项支持工具,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快速对接落地。重庆市级财政对碳减排贷款给予最高2‰补贴,区县财政也出台了绿色金融奖补政策。

B

短板和困难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主的川渝绿色金融共建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还局限于“框架协议”、“意向合作”等形式,水平还不够高,还存在短板和困难。一是川渝金融机构共同开发的绿色金融产品少。尤其是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股权、绿色基金等市场发展滞后,片面依赖于绿色信贷市场融资(融资占了绿色融资总额的80%以上)。二是川渝银行之间绿色信贷项目评估结果互认机制尚未建立。三是绿色项目投资周期往往较长、前期投资较大、收益不确定性较强,投资风险偏高,且往往缺少有效的抵质押物,因而限制了一些金融机构的投入,社会资本往往也不愿单独投入。四是川渝两地一体化的环境资源权益交易市场尚未建立。尚未实质开展水权、排污权交易,林草碳汇发展也正处在启动阶段,开展用能权、碳配额交易企业少,且集中在“两高一剩”行业,活跃度不高,流动性不强,环境权益交易机制不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程度低。五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披露率低、不充分,尚未实现企业环境信息系统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之间的对接。

C

对策建议

一体融合,共建共享;企业主体,政府引导;产融结合,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以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为依托,以金融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保障,深化跨区域绿色金融合作,共同完善提升绿色金融市场功能,促进各类金融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实现绿色产业链与绿色资金链相匹配,以绿色金融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用绿色产业反哺绿色金融。实行绿色金融与绿色财税互动,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绿色低碳经济的投入,有效提升现代金融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一)加快川渝两地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绿色交易互认共享

推动“绿融蓉”与“长江绿融通”等系统互联互通,实行市场规则统一、交易平台链接、交易产品互认。探索绿色企业(项目)库互通互认。加快统一圈内环境信用评价指标和等级标准,实现圈内绿色项目识别认定、绿色融资对接监测、环境效益精准测算的数字化、一体化。四川应以省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点地区绿色企业、绿色项目认定标准为基础,上升为统一的省级标准,并根据各试点地区反映的问题予以完善。

(二)鼓励川渝两地银行建立联合授信机制,创新绿色信贷管理和产品

深化“政企银担”合作,鼓励圈内银行建立联合授信机制,支持地方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支持大银行设立绿色信贷事业部、绿色支行、绿色信贷总部或区域分部。以建设能够自动识别项目绿色属性的银行信贷系统为突破口,加快建立健全绿色项目识别的数字化、自动化体系。探索加大“绿色”作为“资产”在信贷抵质押、担保中的占比,实现生态资产向资本的转化、增值。

支持和引导川渝两地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符合绿色企业和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优化授信审批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绿色企业和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大力发展能效信贷、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碳排放权抵押贷款等环境权益抵质押绿色信贷业务。

(三)共同推动绿色融资渠道、融资形式的多元化

逐步提升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股权投资基金、上市发行股票等方式在绿色融资中的地位,实现融资渠道、方式的多元化。强化绿色保险与绿色信贷的联动机制。

(四)联合探索绿色融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

加快川渝两地企业融资抵质押品和征信信息互认。鼓励担保机构与银行开展风险分担。探索在川渝两地建立联合风险基金。健全再担保体系。可采取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由财政出资建立绿色项目风险分担补偿基金,用于分担绿色项目的部分风险损失。第二种形式是财政参与或支持担保机构运作,为绿色项目融资提供担保。第三种形式是发展绿色信贷保证保险,即政府引导和支持,发挥保险资本规模大、期限长的优势,鼓励保险机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采取“保险+银行”,通过绿色信贷保证保险,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增信功能。

(五)共同强化绿色保险的保障和投资功能

实行企业、环保部门、保险机构与信贷机构联动,将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的情况与其环境评估结果、获取绿色信贷的资质挂钩。通过绿色保险股投资、债权投资等方式,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或通过保险资产配置优化,在投资管理中实施绿色经济方案。

(六)联动加快绿色资本市场壮大

支持川渝两地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绿色项目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票据、中小企业绿色集合债、绿色供应链融资债等;早日发行市级政府绿色债券;实行绿色项目投贷联动;优先推荐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建立绿色企业上市的绿色通道;支持绿色资产证券化;支持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境内外资本参与绿色投资;探索发行绿色彩票。

(七)协同推动环境资源市场成长

以川渝两地碳减排、林草碳汇、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合作为突破口,对接国家相关部署,推动重庆“碳惠通”与成都“碳惠天府”建立合作机制,逐步统一碳核算标准,厘清边界,加快碳核算、碳评估标准化进程,建立碳账户,实现圈内碳普惠互认和对接;逐步实行碳配额、用能权交易企业扩面增量;探索水权、林草碳汇、排污权合作交易,提升交易活跃度,增强市场流动性,扩大交易规模,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支持成都申建国家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点地区,支持天府新区申建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区域。

(八)共同加大财金互动力度,进一步创新财税支持方式

加大川渝两地财金互动力度,创新财税支持方式,更多地采取财政贴息、奖补、配套、融资担保、政府绿色采购、再保险、差别化准备率、再贷款、再贴现等手段。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动员、引导社会资本加大绿色产业项目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以各级财政投入启动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成立成渝地区双层经济圈绿色发展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放大效应,投入绿色经济领域。争取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进一步加大对成渝地区双层经济圈的支持力度。


【内容声明】文章内容由新财梯网编辑整理,新闻来源:金融投资报

川渝共建绿色金融相关拓展阅读

川渝共建绿色金融(今日财经:#助推双城经济圈可持续发展#解读)

王小琪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四川(西部)研究院财金商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金融投资报专家智库成员 一体融合,共建共享;企业主体,政府引导...


以上就是好财梯网整理的关于川渝共建绿色金融(今日财经:#助推双城经济圈可持续发展#解读)的全部内容,希望你在了解【今日财经:#助推双城经济圈可持续发展#解读】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到你,让我们一起学习理财知识。

标签: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Copyright © 2016-2020 ok24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201649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