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资讯 >

如何构建你的专属养老规划(今日财经:#五步守护退休品质生活#解读)

财经资讯 2024-06-26 21:12:18
为更好地满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投资理财和金融素养提升需求,中国基金报在深圳证监局指导下,以“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更多知识由小编为你整理了《如何构建你的专属养老规划》详细内容,欢迎关注学习。

如何构建你的专属养老规划(今日财经:#五步守护退休品质生活#解读)


如何构建你的专属养老规划

为更好地满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投资理财和金融素养提升需求,中国基金报在深圳证监局指导下,以“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为宗旨,联合深港两地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共同推出“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公开课”系列活动。

如何解决养老难题?投资如何让普通人养老无忧?为更好地解答关于养老投资的疑惑,本期“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公开课”,中国基金报以“普通人如何养老投资”为主题,邀请来自博时基金投资者关系部首席培训官洪露娉、东方基金基金经理王锐两位行业嘉宾,共同解读养老投资的相关知识。

如何构建你的专属养老规划

本次活动由深圳证监局指导,得到了深圳市证券业协会、深圳市投资基金同业公会、深证投资者服务中心、博时基金、东方基金的大力支持。

以下为嘉宾观点实录:

养老投资,如何做好资产配置?

洪露娉:各位观众朋友,很高兴参加中国基金报组织的这次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公开课第五课,我是来自博时基金的洪露娉。

本次课程,我将主要从三个方面,一个是我们国家居民的年龄结构现状,第二是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现状,以及普通人如何进行更科学的养老投资规划进行解读。

我国居民年龄结构现状

首先,从我国的居民年龄结构现状来看,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我国的出生率已经降到了死亡率的下方,人口负增长的时代正式到来,我国的人口金字塔逐步在向“头重脚轻”的趋势演化。

在过去30年间,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在不断加速,根据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我们国家于2001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于2023年步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2.97亿,占总人口比重的21%。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到2034年,中国将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彼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4亿,在全国人口当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这就意味着那个时候每三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老年人。通常我们用抚养比这个数据来衡量养老压力,根据数据统计,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抚养比为13.8%,至2021年就上升至20.82%,这意味着社会整体的养老压力明显增大。

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另一个特征是老龄化进程开始得比较晚,但进程比较快。与主要的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大概晚半个世纪步入老龄化社会,但是从老龄化社会到深度老龄化社会经历20年左右,这个速度是远超了法国、美国,略快于日本。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数据,在中性情形下,我国未来的老龄化仍然会快速发展,由深度老龄化社会到超级老龄化社会,估计只需要11年。

另外我们也需要关注到,在中国老龄化的进程快于现代化的进程,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未富先老”。在这种情况下养老问题自然与我们个人息息相关。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现状

在第二部分,我将主要介绍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体系的现状。在中国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中,第一支柱是公共养老金,也是三支柱体系的基石,是由政府直接运营管理。

公共养老金通常是强制性的,其核心职责就是建立并且执行基本养老金制度,确保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满足。公共养老金的缴费是由企业和员工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共同承担,也是员工薪酬的组成部分。对于退休的人员来说,公共养老金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公共养老金会根据员工和企业缴纳费用的高低,缴纳年限作为定价基础,每个月以现金支付的形式向退休员工进行支付。

在国内基本养老金是以基本养老保险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社会保险基金的五大险种当中,它是最基础的一部分。

第二支柱指的是企业年金,也被称为职业养老金,是一种补充性的养老金,一般是由企业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退休后的收入水平,这个也是员工福利的一部分。这一类的年金计划通常是由第三方机构来进行管理,或者企业内部的年金理事会来负责,是允许市场化投资运作的,员工可以选择在退休的时候一次性领取或者分批领取。由于企业年金通常是在税前来扣除,所以这部分资金也和第一支柱一样,是享有税收的优惠。

第三支柱叫做个人养老金,是近几年才推出的一个制度。与前面的两种养老金不同的是,个人养老金的缴纳通常完全由个人承担,是由金融机构设立专门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并且提供产品和服务。第三支柱是一种由个人自主管理的养老储蓄计划,它在资金管理上体现了较高的灵活性,而且能够覆盖到更广泛的投资领域。

个人养老金的产品可以投向股票、债券、基金这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具有比较典型的金融特性。投资者是需要根据个人的经济状况和退休规划,来自主决定要不要参加个人养老金计划,也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养老的目标来制定个性化的投资策略。

个人养老金计划的回报和市场走势是紧密相关,它可能会受到经济波动和市场风险的影响,每一个参加的个人需要审慎考量其中的风险因素。

个人养老金的优势在于,它为我们个人提供了除国家或者社会养老保险外的一个补充的退休收入来源,这也增加了我们个人退休期的财务安全。在税收方面,个人养老金和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相同,都是能够通过缴纳养老金来降低我们部分的个税。

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与的人数有10.6亿;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积累的基金规模超过了5.2万亿,参加的人数是7,400万。第二支柱的覆盖面比较低,在补充保险方面的作用相对有限。

而第三支柱于2022年11月25号推出,至今还不到两年的时间,所以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是属于比较新鲜的一个制度。自试行以来,截至2023年6月底,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参与人数达到4030万人,累计缴费总额超过了200亿。与第一支柱相比,参加人数占比是比较小的,尽管如此,我们认为第三支柱养老金仍有比较大的发展潜力。

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第三支柱养老金是积累制,投资者可以每年都去买;同时其享有国家的税收优惠,通过缴纳个人养老金,每一年都可以申报税收的减免。此外,第三支柱养老金支持市场化的运行,参与者通过购买各种金融产品的方式来参加,并由专业的金融机构来进行管理。

这些特征使第三支柱成为了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改革领域。一方面,第三支柱对于整个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补充改革的领域。另一方面,它能够为地方第一支柱补填缺口,缓解基本养老和财政压力。第三,它能够为第二支柱补短板,对于部分由于就业形势或所在单位等原因参与第二支柱受限的老百姓,他们可以通过第三支柱建立个人的商业养老保险计划。

整体来看,大力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意义重大,能够促进整个养老保障体系更加立体和多元,缓解我国的养老基金匮乏的现状。

第三支柱的运行现状

个人养老金实行的是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是由参加人个人来承担,而且是完全积累。目前每个参与者每一年要缴纳个人养老金上限是12000。个人养老金账户当中的资金可用于购买多种类型的金融产品,目前符合规定的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和公募基金。这几大类都属于相对成熟、稳定、规范且成熟的金融产品,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偏好。

人社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底,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已经有739只,其中储蓄类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占比最高为63%,可以看出参与者的风险偏好是比较低的。其次,基金产品有181款,占比为24%,随后,保险类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占比是9.5%,有70只,理财产品有23只,占比3%。

公募基金当中的个人养老基金会针对个人养老金设立单独的基金份额,即养老目标基金Y 份额,在Y 份额中主要分为两种:养老目标日期策略基金和养老目标风险策略基金。Y份额和原来基金的A份额互不影响,其在管理费、托管费等费率方面还享有优惠。

总结一下,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以国家主导的第一支柱,以企业主导的第二支柱和以我们个人自愿参加的第三支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养老保障体系。目前,由于我国老龄化速度过快,老龄化的进程超过了现代化进程,在养老保障体系上面存在第一支柱一支独大,第二三支柱覆盖面比较小的困境。

如果说我们上一代的老人,他们靠国家的退休金就能有有不错的养老生活。但对于我们这一代或者下一代年轻人来说,如果只靠国家的养老金,可能会比较难以保证我们退休后还能延续退休前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尽早进行养老投资规划就显得特别重要。

五步制定适合自己的养老投资规划

对于普通人来说,制定养老投资规划特别需要强调的就是“科学”二字。

2023年的养老金融调查报告显示,有61%的被调研者认为,可靠的养老方式是提前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储备。有22%的人认为,退休之后继续工作是更可靠的养老方式。在我国生育观念逐渐转变,家庭结构也逐渐缩小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人摒弃“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转而去寻求更加多元的养老方式。

养老投资规划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五步:

第一步,首先需要明确老年生活的目标,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计算出退休之后每个月的日常开销,同时需要考虑到通货膨胀这个因素。当然,退休之后医疗费用也是比较大的一笔开支,为了应对疾病的风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考虑购买保额充足的医疗险。用小资金撬动大杠杆,提前锁定生病之后的大额治疗费用,这样到了老年阶段就不需要额外预留太多资金,因为医疗险可以帮我们承担大部分。

第二步,我们要测算一下退休后能够领到多少养老金。这其实和我们所在的城市,以及前期缴纳的养老金的费用都是有关联的,可以借助各种测算的工具,例如养老计算器。

第三步,我们需要盘点一下资产和未来可能的收入,计算一下在退休前我们需要准备多少资产。一般来说,退休之后大概率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会失去,而且我们的风险承受能力也会降低。因此,要有一笔资金来投资到那些收益稳健的有持续现金流的金融产品中,为养老退休之后的日常开销做补贴。

综上所有,我们就可以计算出目前的资产的缺口。

第四步,我们需要盘点一下自己现有的资产和未来的收入,怎么样才能够在退休的时候积累足够的养老资产。一方面我们到退休可能还剩数十年的工作时间,在这段退休前的时间我们还是可以继续创造收入。另一方面,对于现有的资产和未来的收入,我们就要想办法通过投资去实现保值增值。

第五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收益风险目标来进行养老投资规划,此时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距离退休的时长,现有的资产情况,预计未来的收入水平,目标养老开支,也即为前四步做出的测算。距离退休的时间越久,资产储备越多,预计未来的收入也会越高,可以去承受的风险可能也会越高。

学术界通常会使用养老金替代率来预测退休生活的幸福感。养老金替代率就是指我们退休时候能够领到手的这部分养老金,加上自己储备的能够有资产增值的这部分收入,两者相加之后除以退休前的工资收入,这个比例是衡量我们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一个基本指标之一。

养老金替代率,首先有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也就是国家保障体系这部分,以及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投资去补充到的部分。世界银行组织建议,只有当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达到70%的时候,劳动者才能大致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养老金替代率的最低标准为55%。

此外,还有一个养老心理账户的概念,就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准备的专门为退休后养老支出而准备的一个账户,在账户下完成对养老投资分类记账计算收益的过程。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当中有76%的人已经启动了养老的财务准备,但是在这76%的人当中,大概有80%的人是没有独立的养老心理账户的,他们不会去刻意关注、搜索养老专属的投资产品,也不会单独拿出一笔钱一个账户专门用于养老投资。在他们看来,无论做任何投资,最终的目的都是财富增值,只要财富增值达到预期,再加上基本养老金就可以满足未来的养老支出。

从投资心理来看,可能大部分投资者如果没有养老心理账户,他们可能会更加关注单一产品的净值波动。但如果建立了独立的养老心理账户,他们可能就会从对单一产品层面的关注升级到对整个养老账户投资表现的关注,进一步判断账户下面构建的资产配置组合方案,能不能达到长期投资的目标。

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养老投资组合,需要关注两个关键要素,一是人的因素,第二是产品的因素。

至于人的因素,主要就是要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投资期限,只有清楚这些关键要素之后,才能建立适合自己的资产配置组合。在清楚了个人的投资风险和目标之后,再来进一步了解产品,基于自身的需求选择和自己匹配的产品,关注不同产品之间的相关性、以实现合理组合,从而达到分散投资、优化资产配置的目的,追求更稳健的投资回报。

在进行养老资产配置的规划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去识别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因为客观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个人养老金投资的起点。风险承受能力通常是和投资期限、个人财务状况、生命周期这些因素相关。如果在投资的时候,忘掉了以风险承受能力为锚这样的初心,极有可能会跟着市场追涨杀跌。

而认知产品,主要是了解有哪些产品是可以进行投资,不同的资产有其独特的收益和风险特征。我们注意到不同资产类别之间的相关性越低,我们进行资产配置可能就越有效。在资产配置中,我们需要做到的是战略配置和战术配置并驾齐驱。战略配置犹如就是我们搭建一个大厦的框架,以相关性低的资产来进行组合,来夯实大厦的根基。

在做资产配置的时候,拥有全球视野也非常关键,尤其是选择股票类基金的时候,我们可以重点关注跨境类资产,就是那些追踪海外指数、然后在国内上市交易的产品,可以让我们在国内很方便地享有全球资产配置的自由。

针对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我们需要在不同的投资品种当中进行比例的调整。根据低、中、高三种风险偏好,我们构建了“稳健、平衡和激进”三种资产配置组合。

比如说以中等风险偏好的客户为例,来建立一个平衡组合的具体配置。首先,我们为代表A股的同花顺全A指数配置10%的比例、为代表美股的标普500指数配置10%的权重。

接下来我们再进行A股行业主题的搭配,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偏好来采用行业轮动的策略。A股的风格切换是比较快的,每年年初我们选择上一年表现最差的板块,利用周期性的变化来捕捉投资机会这种方式是可以尝试的。当然如果你对某个行业本身就有深入的了解,比如说医药科技,你也可以去选择熟悉行业的指数进行搭配。

目前市场上是有很多覆盖主要行业和板块的指数基金或者ETF,选择面非常广泛。在平衡组合当中,行业主题的指数我们通常配置20%。

大家可能会发现,以上建议大多都选择了指数基金或者ETF,因为指数产品相对单一股票,能够进一步降低投资风险。

然后我们再来进行债券的搭配,以企债指数来代表国内的债券,在平衡组合当中,因为它是属于中等风险,我们就可以考虑把资金的50%投到债券基金上面。

最后我们再来给黄金、商品各配5%。黄金近几年表现较好,但是建议大家配置黄金时要站在长期配置的角度来看待它。从边际贡献上来讲,黄金资产配10%左右的比例,对于组合整体的收益风险贡献会比较明显。

组合构建好之后,我们来看一下表现情况,通过回测过去10年的数据,我们观察一下左边的表格,如果我们只投资沪深300指数,那么过去10年累计收益只有47%,年化收益3.99%,但是波动率非常高,达到20.76%。

如何构建你的专属养老规划

再来看看后面的稳健组合,平衡组合和激进组合,这三个组合分别代表了低、中、高三种风险的配置。中风险的平衡组合10年累计收益达到了138%,年化收益8.99%,而波动率我们与沪深300相比大大降低,只有8.85%。相对于只投资沪深300指数的来说,这样的一个组合它更能满足中风险偏好客户的需求,波动率和最大回撤都大大降低,投资者可以更好地去体验稳健投资带来的稳稳的幸福感。

我们再看看上表,即使是风险最高的激进型的组合,其配置了50~60%的较高比例的股票类资产,相对单一投资沪深300指数、也能在实现较高年化收益率的同时拥有更低的波动率,从而获得更好的投资体验。

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数据都只是过去的回溯数据,它不能代表未来市场的发展,只是说通过过去10年的数据、我们尝试去发现一些投资的规律,给大家做参考。

接下来也给大家再分享一个基金投资非常好的工具,那就是定投。我认为资产配置和定投是一对好朋友,为什么这么说?在资产配置这样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投资框架下面,如果我们通过定投的方式,将每个月的工资收入进行投资,就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风险。定投是一种定期定额买入基金的策略,就在每周或者每个月,我们设定一个固定时间,将固定的金额投资到固定的基金产品上。

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这种方法确实是很省心省力,比较适合懒人理财,而且关键是它有很强的纪律性。

定投有一个著名的概念叫微笑曲线,这个曲线它说明了在不同的市场周期当中,我们以固定金额投资是可以减少市场波动对组合的影响。可以鼓励我们长期投资,而不是通过短期择时去预测市场的波动。大家都知道投资时做择时的难度不亚于空中接飞镖的难度。通过定投股票基金是可以简化我们整个投资决策的过程,不会因为市场波动而过度焦虑。

当然资产配置这个组合本身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我们的生命周期密切相关。无论我们是在25岁、35岁还是45岁进行养老投资规划,我们都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场马拉松,长期投资才能让我们有可能穿越牛熊周期,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的风险偏好和经济状况都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定期调整我们的资产配置的组合。比如说我们可以每一年进行一次资产配置的检视,每年对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评估,而且做出相应的资产组合的一个动态调整。

在课程的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天分享的主要内容。首先我们了解到中国目前的人口结构特征,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老龄化的进程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超过了经济发展速度。通过抚养比的变化,可以看到未来社会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其次我们介绍了国内养老保障体系的三大支柱,国家对养老问题是高度重视,不断在夯实我们的养老保障体系。现在已经建立了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养老体系,但是在面临诸多挑战的现状下,需要我们自己主动做好养老投资规划,以提高退休后的幸福感。

对于如何做好养老投资规划,我们今天也分享了投资当中唯一的免费午餐,资产配置。具体的资产配置我们提供了5个建议,第一,需要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投资目标和可接受的最大风险波动。第二,我们要了解不同类别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如货币类资产风险低,但收益也低,股票类资产可能带来更高收益,但是波动与风险都更大。第三,我们要将适合自己的产品纳入到我们的投资组合,并且关注各个产品之间的相关性,选择相关性低的产品进行组合,力争来提升我们的投资收益和投资获得感。第四,在权益投资的时候,我们要放眼全球,不要仅限于A股市场,可以考虑跨境资产投资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最后,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合理的资产搭配,并且结合我们的生命周期进行投资组合的动态调整。

这个就是我们今天主要分享的内容,在节目的最后,我们也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正确的养老观念,是可以帮助我们在养老投资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迈出养老投资的第一步之前,我们需要养成更加长期更加成熟的养老观念。养老金的储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注重时间价值,长远的规划值得我们用心去做。如果我们能够将长期投资的理念贯彻到投资规划的每一步,更可能静候花开,享有时间带来的红利。好了,感谢大家今天的收看,祝各位身体与财富双健康。

未来已来,舒适养老怎么做?

王锐: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参与中国基金报组织的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公开课——普通人如何养老投资,我是东方基金基金经理王锐。接下来我主要就如何舒适养老与大家做一个分享。

1、养老备受关注的原因是什么?

养老成为社会热点,背后其实有几个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这对整个社会的养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人都希望退休后能够有一个安稳舒适的生活,因此自然会关心养老问题。2021年末的数据显示,我国65周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了14.2%,共2亿人左右。按国际标准,65周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7%就是老龄化国家。

快速进入老龄化带来两个直观的核心问题,一是人口结构中年轻人占比变少从而导致抚养比过低;二是养老金体系压力很大。

首先介绍一个基本概念,叫老年人口抚养比,简化来说就是多少个劳动人口抚养一个退休老人。截至2021年末,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抚养比为5:1左右,或者说5个劳动力养一个退休老人。而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前后,我国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将接近1.9:1,或者说降到约2个劳动力养一个退休老人。这导致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单靠财政支持老龄化社会的各种开支是非常困难的。其中一个副作用就是养老保险收支出现净流出的状态,也即每年开支大于收入。未来需要消耗社保基金的过去的累计资金,给财政压力。

其次,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退休后的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不仅希望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还希望能够享受更好的医疗、旅游、娱乐等,这就要求有更充足的养老金来支持。

再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养老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以前可能更多依赖子女养老,现在更多人开始意识到,养老还得靠自己提前规划,所以开始关注养老金融产品,希望通过投资来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准备。

最后,政府也在推动养老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比如推出个人养老金账户和配套体系建设,这也提高了大家对养老问题的关注。

总而言之,养老成为社会热点,是人口结构变化、生活水平提高、养老观念更新以及政策推动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中国的养老金体系是怎么样构成的?

我国的养老体系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支柱的体系,具体来说是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个体系是基本养老保险,俗称社保,这是养老体系的第一支柱,由国家支持,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保障,具有一定强制性。第二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作为养老体系的第二支柱,这类年金是由企事业单位自愿发起,员工参与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企事业单位和员工共同缴费,再由企事业单位委托专门的投资机构投资,为员工退休后提供额外的养老金。第三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这是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个人通过专门设立的个人养老金账户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养老基金等金融产品,为自己的养老生活增加一份保障。

3、我国养老金体系面临哪些挑战,未来又会如何发展呢?

我国养老金体系的挑战有两个核心的点。

第一是总体累计和发达国家有差距。以国家支持的基本养老保险为例,据中国保险《基于供给侧视角提升个人养老金有效开户率研究》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基本养老金规模约5.8万亿,仅占当年GDP的5.7%左右。相比之下,同期美国的基本养老金规模约2.4万亿美金,占当年GDP约11.7%。除了基本养老保障,美国还有企业资助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这两个重要的养老金来源,美国的养老金体系储备总共约为35万亿美金左右,占GDP约为170%。相比之下,国内的养老金体系储备只有约9万亿人民币,只占GDP的9%左右,和美国的差距接近20倍。

第二就是养老金体系的三大支柱发展不平衡。基本养老保险构成了我国养老金体系的大头,一大半养老金都是基本养老保险构成。而个人养老金才刚刚起步。相比之下,美国养老金体系的大头是第二和第三支柱占养老金体系的比例达到90%左右。换句话说,平均来看,美国老人主要依靠个人进行各种市场化投资进行养老储蓄,政府提供的养老金只是补充。而我国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养老保险,个人进行市场化投资的比例很低,这可能进一步导致养老金总储蓄偏低和结构不均衡的问题。

4、当前国家大力推行“个人养老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刚才已经提到,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我们的社会正面临着养老资源的压力和体系建设的急迫性。而个人养老金的推行,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加全面和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它不仅能够减轻公共养老金体系的压力,还能为退休后的老年生活提供更有力的经济支撑。

从人力资源角度看,届时将面临较大的劳动力短缺的风险,刚才提到抚养比从5:1将逐渐减低到2:1。

从退休金角度看,可能将面临较大的养老金缺口。想要提高退休后的生活品质,在保基本的养老保险之外,个人的养老储蓄是必要的选择。美国的情况是,按规模算,社保、公司资助退休计划、个人养老账户的比例是7%,58%,35%。个人养老金账户大概占1/3,规模达到约14万亿美金。和美国的GDP相比,个人养老账户就占了GDP的50%左右。

相比之下,我国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才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广阔,也很有必要性。

5、我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是什么?

个人养老金制度属于国家鼓励的补充养老储蓄/投资制度。里面有几大要素:

第一是独立账户/自愿参与。个人养老金和社保统筹账户不同,是实名制的专属独立账户,换句话说这个账户是为个人养老投资专门设立的,账户里面的资产或资金是明确且专属个人的。客户可以自己选择是否开设个人养老账户进行投资,而且账户信息,比如投资的收益和累计金额高度透明。

第二是自主投资、市场化运营。也就是个人可以在国家选定的产品池里面自己独立决策买什么产品,收益完全归个人。养老产品的运作也是市场化运作的,由专业化的机构相互竞争。比如银行、保险、基金这些不同的机构都发行了符合自己竞争力的养老产品。

第三是退休提取。满足提取的条件包括退休、出国、伤残、过世。如果不到退休就过世的话,账户内的资产和自己可以完全被继承,这也是独立账户制的特点,就是钱是个人专属的。

第四是国家对个人养老金投资实行了一定的税收递延优惠政策。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进行养老投资可以享受一定税收优惠。养老金账户的投资者根据税率情况最多可以抵扣12000元税前收入,个人收入税率高于3%的人群,税率越高,通过递延税收所获得税收优惠越大。比如年度个人收入达到30万的人,税率是20%,12000的递延税收优惠可以在当年少交2400。如果是年度个人收入达到96万的人,税率是45%,12000的递延税收优惠可以在当年少交5400。每年可以一次性投入12000,也可以分批投资;但是每年用不完的税收递延额度不能延后使用。

在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可投标的上,监管机构拟定了入围养老产品的标准,就是说产品上监管会设置入围门槛。比如养老目标基金,是有连续四个季度规模大于等于5000万,或者最近一个季度规模大于等于2亿的要求,而且管理人历史上不能有合规问题。此外,养老目标基金的费率有优惠,入围的基金产品纷纷设置Y份额(养老份额),基本上管理费和托管费相比普通份额都是减半的。

6、个人养老金账户和社保有什么区别?

基本养老保险(社保)是国家统筹安排的,现收现付的基础性养老保障。特点是社保有国家信用背书,具有一定强制参与性。对个人来说,社保提供的是最基本的退休金,平均来看退休后社保能提供退休前每月工资收入的45%左右的现金流,而国际上舒适退休的标准是退休金达到退休前收入的70%左右。所以单纯靠社保,退休后生活水平可能会大幅下降。

个人养老金是个人自愿参与的专款专用的养老投资制度,没有强制性。个人养老金投资账户是实名制,换句话说就是账户内的本金和收益累计完全归个人。个人还可以自由选择个人养老金账户名录中的各类养老产品,实现个性化的养老投资方案。个人养老金账户是市场化运作的,投资收益率会有可见的短期波动性。

7、在当前投资产品琳琅满目、投资理念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投资在养老规划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投资在养老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一,投资是实现养老金保值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长期投资,是有希望达成保持养老储蓄的购买力,对抗长期通货膨胀风险的。

第二,养老规划是一项长期计划,通过在一定周期内坚持新增养老投资(不同年龄阶段投资积累的周期也长短不同),转化为实现退休后生活目标的资金来源。

第三,当前金融行业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让养老规划更加个性化和灵活。不同的投资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和回报特性,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投资期限和退休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

第四,投资还能帮助我们应对长寿风险。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这意味着退休后的总开支可能比预期的要多。通过合理的养老规划和投资,是可能通过累计更多的资产从而应对更持久的养老开支。

最后,投资规划还能帮助我们进行税务规划。许多养老投资产品享有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合理的投资,我们可以降低税务负担,增加退休资金的实际收益。

总之,投资对于养老规划来说,意味着资金的增值、长期财务目标的实现、个性化的规划选择、长寿风险的应对以及税务负担的优化。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为实现一个幸福、安详的退休生活而努力。

8、相比其他个人养老金产品,公募基金有哪些优势?

首先,它们提供了高度的透明度。投资者可以通过定期报告或管理人的其它分享内容获取基金的持仓信息、日度净值和历史区间业绩、投资展望等等,这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其次,公募基金拥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公募基金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投资体系的建设还是团队的建设,都比较成熟,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资产管理服务,有助于他们实现长期的投资目标。

再者,公募基金提供的养老工具品种很丰富。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市场观点,选择投资于不同策略、不同风险类别的养老基金,目前公募养老目标基金分位目标风险和目标日期两大策略类型,在风险等级上有低、中、高三个等级可供投资者人进行灵活选择或者配置。

9、现在个人养老金产品比较火,这与自己攒钱投资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触及了咱们做个人养老规划的一个核心议题。个人养老金产品和自己攒钱投资,虽然都是为了退休后的财务安全,但它们之间存在几个关键性的区别。

一是,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中购买相关养老产品通常享有税收递延优惠。我国为发展个人养老金账户,养老金账户的投资者根据税率情况最多可以抵扣12000元税前收入,这是自己攒钱投资所不具备的优势。

二是,个人养老金产品有专业的投资管理服务。这些产品背后有专业的投资团队进行管理,他们根据养老资金的特点,结合产品属性制定长期的投资策略,帮助投资者实现资产的长期稳健增长。

三是,个人养老金产品注重长期规划和长线投资,也因为有合同与投资策略的约束,纪律性比较强。而自己攒钱投资可能缺乏这种长期的、系统性的规划,以及对纪律的坚持。

四是,个人养老金账户是专款专用账户,转入账户中的资金通常只能在退休后提取,有一定强制储蓄的目的;而自己攒钱的节奏相对容易受到外部影响,养老金也可能和其它资金混用,增加管理难度。

最后,个人养老金产品的管理人可能进一步提供投各类资教育或者养老规划服务,帮助投资者更深入了解养老投资和养老规划,从而提高投资人进行长周期养老投资的效率。

10、不少投资者渴望了解,“我应该在什么时候购买养老基金最合适”,对于90后、00后有什么具体建议?

养老基金的购买时机,其实是一个关于规划和机遇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越早越好。最好是从现在就开始规划,然后尽早的行动。对,因为从长期来看,养老储蓄本质上是一笔长期投资。那么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假如说收益率是正收益,那么时间越长,自然我们累积的收益长期来看就会越多。所以越早准备是对长期来看是更好的选择。

尤其是对年轻人,比如一个人有 30 年的时间准备退休金,那等于说我最多有 30 年的这样一个投资周期,这么长周期,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不考虑投资收益,即使30年每年投资3万元,退休时投入的总本金也有接近90万。如果考虑收益,假设长期的年化平均回报能够达到当前30年期国债的水平,也就是2.5%,30年的复利积累下来总累计是135万。虽然年化2.5%的收益率看着不高,但30年的复利下来也累积了总本金90的一半(45万),这就是复利和长期投资的力量。

从个人财务状况来看,如果你目前的收入稳定,已经规划好了短期的资金需求,如应急资金,那么将可支配收入中的一部分资金用于养老基金投资是合理的选择。

从政策环境来看,政府为了鼓励居民进行养老储蓄,往往会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了解这些政策,并在政策支持下进行投资,可以提高你的投资效率。

从个人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个人收入也在逐步增加。因此,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养老基金的投资是一个明智的策略。

至于对年轻人的一些建议,我简单说几点:

一是,培养储蓄和投资习惯是基础。从现在做起,哪怕是从收入的一小部分开始,逐步建立起储蓄的习惯。

其次,积极主动去了解养老金融产品。因为多数年轻人对养老金融产品还是相对陌生的,需要花时间研究养老基金、养老保险等产品,了解它们如何运作和风险收益特征,以及如何在自己的养老规划中发挥作用。

后期随着对金融产品理解的逐步加深,年轻人可以考虑定期定额投资。这种投资方式有助于养成长期投资的习惯,并且有助于在市场波动中平摊成本。

当然,在投资过程中,风险评估与管理也是非常关键的。年轻人还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配置资产,确保投资组合的多元化,从而分散风险。相反,追涨杀跌是尽量要避免的行为。

敲一下黑板,请大家切记保持长期规划视角,养老规划专注于实现长期财务目标。市场的短期波动是无法回避但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安排进行缓解的,建议大家通过合理的投资规划尽量避免被短期市场波动所干扰。

此外,定期审查与调整养老规划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个人生活阶段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定期审查并调整养老规划,确保它符合当前情况和长期目标。

有需要的话,还可以使用专业意见。财务顾问或专业投资人士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养老规划建议,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达成财务目标。

养老投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

11、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应该如何着手进行养老规划?

养老规划的核心要素包括投资目标和投资方案,也就是想明白养老需要多少钱和怎么办。

规划养老目标的时候,对于预估养老金的累计目标,使用退休金替代率乘以预期退休前的收入水平是一种很常见的方式。比如退休前的月收入为10000元,想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基本不变,就需要70%的替代率,就是10000*70%=7000的退休收入。

每月或者每年的开支有了预期之后,退休时的养老储蓄总额就可以相对准确的评估了。通常简单的算法是把每年的开支乘以预期退休寿命年限。比如假设预期每年退休金是10万,预计提取20年,那么一共需要200万。预期提取年限或者预期退休寿命年限同样是一个重要指标,因为这个指标和养老储蓄总额高度相关,预计提取年限的时候要适当考虑长寿风险,就是实际提取年限明显多于计划提取年限的养老金不够用的风险。

对每月的养老收入做了预算之后,下一步是拆分养老收入,预算个人养老金所需要弥补的养老金缺口。对大部分普通打工人,养老金收入有几个部分组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和年金不够覆盖养老金目标的部分,就是个人养老投资需要准备的部分,也就是需要准备多少钱。

养老金缺口或个人养老投资的目标被明确之后,养老规划就进入到投资方案设计的环节。

个人养老投资方案的要素包括:风险偏好,投资周期,投资金额与节奏的安排,资产配置方案,账户运用等。

采取什么样的投资方案是养老规划的核心内容。投资总收益主要受投资金额、投资收益、投资周期三个因素的正相关影响。制定投资方案时需要在平衡投资人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的前提下,优化投资金额/节奏、投资组合配置及预期收益水平、投资周期这三个参数。

第一,越早投资越好。所以养老规划时最好完整利用当前到退休之间的时间进行养老投资。

第二,需要累计更多的养老金,直接增加投入金额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之一。另一方面,投资金额一方面和投资者的现金流的宽松程度有关,如果可支配收入高,扣除必要开支后结余较多,就可能考虑适当增加对养老的长期投资。相反,如果可支配收入偏低,自然难以大额进行养老投资。

第三,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简单说就是养老投资如何在股票、债券、实物资产、保险等不同的大类资产之间分配权重,将同时决定组合风险水平和收益水平,如果组合的预期收益过低,也会影响养老金的长期累计效率。所以制定投资组合方案既需要照顾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需要兼顾投资收益的目标甚至投资金额的约束。对于风险承受能力高且投资收益要求也更高的投资人,组合中需要适当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而对于风险偏好低且对收益要求不高的投资人,固定收益资产的就应该是整个组合的大头,权益类资产应该配置很低或者不配。

12、家庭和个人在进行养老金融规划时,应如何与其他财务目标进行平衡?

咱们得把养老看作是长期投资,要平衡这些,可以参考这几步:

首先,得明确每个目标的时间框架和资金需求,比如购房可能在5~10年内,而教育基金则可能需要10~20年的准备时间。这样一来,咱们就能根据时间的紧迫性来给这些目标排个序。

接下来,现金流管理是关键。需要清楚自己每月的收入和支出,还要留出紧急基金。这样,才能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同时,合理安排长期重要的开支,例如养老金投资。

税务规划也不容忽视。利用税收优惠的投资工具,比如退休账户,能为养老规划省下不少钱。同时,风险管理也很重要,合理配置保险可以部分对从家庭收入或者现金流的风险,为长期生活品质多一份保障。

最后,市场和个人情况总在变,咱们得定期检查自己的计划,看看是不是需要调整。这包括重新评估资产配置、投资策略和目标进度,确保咱们的财务规划始终与时俱进。

总而言之,理财规划得结合实际情况,既要有远见,也要脚踏实地。

13、哪些误区是人们在为退休准备时应该避免的?

不少人在规划退休时容易走弯路。今天咱们聊聊怎么绕开这些坑,让退休之路更顺畅。

第一,开始太晚:很多人认为退休规划可以等到中年或更晚的时候再开始,但事实上,越早开始,更有利于资金的积累。

第二,忽视紧急基金:有些人在为退休储蓄时,忽视了建立紧急基金的重要性。紧急基金可以在意外发生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避免退休投资计划受到影响。

第三,过度依赖政府提供的基本养老金:许多人认为政府的退休金足以保障退休生活,但实际情况可能低于大家的预期,特别是对养老退休生活品质有相对高要求的人。政府退休金可能只能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因此,个人储蓄和投资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投资过于保守或过于激进:有些本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高的人在投资时过于保守,只选择低风险的投资方式,导致资金增值缓慢;而有些人则过于激进,投资高风险产品且追涨杀跌,可能面临较大的养老资产波动,进而影响长期投资的心态和投资效率。

第五,缺乏多元化投资:将所有的退休储蓄都投资在一种资产上,会增加组合波动或者总储蓄不足的风险。对普通人而言,应在充分考虑自身投资目标和风险偏的前提下,合理进行股票、债券、商品等多种资产的选择和配置。

第六,忽视税收影响:在进行退休规划时,很多人没有充分考虑税收的影响。利用税收优惠的投资工具,如退休账户,可以为养老规划提供额外的税收优势。

第七,没有定期审查和调整:市场条件和个人情况会随时间变化,如果没有定期审查和调整退休规划,可能会导致计划与实际情况脱节。

14、对于风险容忍度不同的人,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类型?

投资应当是个性化的,应当基于充分的市场理解和个人财务状况。

对于保守型投资者,可倾向那些波动相对较小、低风险的产品。对于稳健型投资者,建议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在追求增长的同时控制风险。对于积极型投资者,或可考虑权益类资产占比较高的基金产品,但要重视组合的风险管理,特别是科学合理的分散投资。而且对这类产品的较高波动要有相应的认知和心理准备。

投资者应当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市场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而要尽量避免单纯根据情绪变化追涨杀跌。

15、公募养老目标基金如何服务长期储蓄养老,核心策略是怎么样的?

养老目标基金作为专门为养老投资而设计运作的基金产品,采用FOF(基金中基金)策略进行运作,在资产配置策略上针对养老投资有优化设计。目前最主流的养老配置策略有两大类:目标风险和目标日期。

1.目标风险策略

目标风险策略是最古老/经典的策略类型。这类基金的特点就是在基金的运作过程中,始终把基金的风险水平相对固定在提前约定的目标水平上。国内外常见的风险参照物是股市的宽基大盘指数,美国的基金经常以标普500指数作为参照物,并按照基金的波动水平相对标普500的比例划分为5~10个风险等级。以常用的5个风险等级为例,目标风险产品线以100%标普500波动,80%标普500波动,60%标普500%波动,40%标普500波动,20%标普500波动划分5个风险等级。这种相对风险的划分方法,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潜在客户可以相对明确的知道产品相对美国的股市有多少比例的收益和波动水平。比如60%大盘风险的平衡型基金,理论上往往可以在长期可获得60~70%标普500的收益水平,在回撤上也往往是标普500回撤水平的60%左右。了解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客户就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与风险偏好选择合适的产品。美国的经验是,风险水平相对为股票大盘指数60-70%的基金往往是最受欢迎或者规模最大。国内目前主流的目标风险基金也以相对风险目标为主,常见的风险等级有三大类,权益敞口最高为80%的积极型或者高风险型;权益敞口最高为60%的均衡型或者中风险型;权益敞口最高为30%的稳健性型或者中低风险型。

2.目标日期策略

目标日期型基金,顾名思义,是围绕着客户在预定日期前后退休的目标而设计和运作的。比如2050目标日期基金,就是围绕在2050年前后退休的客户而设计的。目标日期基金在具体投资策略上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权益敞口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目标日期的临近不断降低权益仓位。通常这个权益仓位不断下降的过程是由量化模型计算的,这个不断降低权益仓位的计划或者过程,叫做下滑曲线。比如2022年的时候,2050目标基金的权益仓位是70%,到了2035年权益敞口就降到40%,到了2040年降到30%,最后到了2050年降到20%左右。这个权益敞口从数学角度是单调下降的,类似飞机从高空降落的轨迹,所以叫做下滑曲线。

为什么要这类基金的权益类资产仓位被设计为不断下降的模式,主要原因是随着退休日期的到来,客户可以承受的回撤水平也是不断降低的。在30岁的时候,未来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可以把回撤赚回来,另一方面30岁的客户还有大量的剩余人力资本可以弥补短期的浮亏。但是到了50多岁的客户,同样是下跌10%,对这类客户的影响就不一样了。一方面剩余的人力资本不多了,可能不足以弥补短期浮亏。最重要是经过了长期的投资累计,客户已经以及积累了大量的金融资产,同样是10%的回撤,从金额上看影响更大。比如年轻的客户只有10万的养老金累计,10%的浮亏约1万块,可能只占未来1个月左右的工资,容易补上。但是近60岁的客户长期累积了100万的收入,10%的回撤即使约10万,可能需要未来1年左右工资弥补。显然接近退休年龄的客户风险承能力是大福降低的,为了控制回撤的影响,需要把权益仓位降到一个合适的水平。

介绍了目标日期基金的特点,再简单介绍一下目标日期基金的优点。目标日期基金最大的优势是方便客户做一站式的养老投资。客户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退休日期就能选择相应的目标日期基金做投资,基金内嵌的一套下滑轨道策略,不断降低权益敞口,既力争为客户长期积累金融资产,也为客户做风险管理。两类养老策略各有特点,建议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和配置。

16、公募养老基金为什么要采取 FOF的模式?它跟普通的基金有什么区别?

首先回顾以下FOF的基本定义,是以投资各种类型基金为运作的模式的基金,也称基金中基金。简单来说,它是一个以资产配置和基金优选作为核心策略的产品,那么它的特点和优势也来自于就是资产配置和基金优选,因为和我们常见的偏股型基金或者说是债券型基金不太一样,因为这类基金往往主要投资一类资产,就是股票或者是债券。

第一点是通过资产配置来追求相对更平滑的持有体验。FOF 的话,它是采取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它可以把资产投资到股票和债券之外的资产里面,比如说像黄金、海外股票、 REITs(房地产信托)这些不同的资产,那么把不同的资产组合起来,有助于把组合的波动做得更平滑。因为不同类型的资产受到的驱动因素不同,且收益表现有各自的周期性,比如最近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周期有一定错位,这就使得中国市场震荡的时候,美股可能是上行的。再比如,由于最近全球的降息预期和地缘风险支撑了黄金的走势,黄金的表现往往独立于全球,特别是全球股市风险偏好降低的时候可能黄金反而上涨。所以同时持有A股、美股、黄金、债券这些资产,整个组合的走势就可能更加平滑,一般来说有的资产在短期内下跌,有的资产却在上行。所以这是 FOF 的第一个优势就是可以通过资产配置来追求相对更平滑的持有体验。

第二点是FOF可以优选基金,优选基金也是力求可以在资产配置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去提高整个组合的收益,或者说是组合的风险收益。FOF优选基金,一方面是追求在同风格的基金里面寻找收益相对更高更稳健的产品,另一方面也尽量寻找对风险控制做的出色的产品。优选基金还有一个隐含价值,就是FOF在构造组合的时候会尽量分散配置不同类型的基金,从而力图实现组合进一步的分散化和更优化的风险管理。养老基金采取 FOF 这个模式,就是希望对于养老投资这笔长期投资来说,我们在长期做好资产配置的优化,会在长期做好基金的筛选。这个是 FOF 的核心优势。

17、公募FOF这样的机构投资者,是如何选择具体投资的标的?

优选基金一直是FOF管理的重点工作。筛选主动基金的方法论经过多年的持续优化,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体系。常见的基金分析框架包括三个最基本的部分:基金分类、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研究基金的第一步是了解基金的收益和风险来源,而基金分类就是深入了解基金的基本步骤。对于权益类基金,通常按照投资策略或者行业主题进行分类。大家常见的投资策略包括价值、成长、平衡等。不同的基金策略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表现有明显差异。对基金精准分类,就便于预测基金在市场不同阶段的表现,以及理解基金历史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对基金进行分类之后,就可以对同类的基金做进一步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基金不可直接对比,否则容易混淆基金到底是因为策略适应当前市场,还是因为基金经理的选券的能力更好。

定量分析主要是用量化模型等数学统计方法对基金的业绩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分析基金相对同行或者业绩比较基准是否有持续的超额收益,或者更高的风险收益比,然后对同类型的基金进行打分排序,缩小FOF团队研究的范围。

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调研等方法理解和评估基金经理的投资方法论和交易习惯。科学稳定的投资方法论,合理的交易与组合构造策略,往往是基金业绩持续性的基础。分析会对比基金经理的自我介绍和定量分析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剔除言行不一致的基金,专注寻找知行合一和投资策略稳定的基金经理。

根据基金的分类,FOF团队会在每个类别里面筛选出定量和定性评估都排名靠前的基金作为备选池,为组合的资产配置服务。


【内容声明】文章内容由新财梯网编辑整理,新闻来源:中国基金报

如何构建你的专属养老规划相关拓展阅读

如何构建你的专属养老规划(今日财经:#五步守护退休品质生活#解读)

为更好地满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投资理财和金融素养提升需求,中国基金报在深圳证监局指导下,以“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为宗旨,联合深港两地行业协会、金融机...


以上就是好财梯网整理的关于如何构建你的专属养老规划(今日财经:#五步守护退休品质生活#解读)的全部内容,希望你在了解【今日财经:#五步守护退休品质生活#解读】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到你,让我们一起学习理财知识。

标签: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Copyright © 2016-2020 ok24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201649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