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资讯 >

【西街观察】“中国版QE”不会发生(今日财经:#【西街观察】“中国版QE”不会发生#解读)

财经资讯 2024-06-20 05:33:47
近期市场上关于央行购买国债的议论声此起彼伏,不少声音担忧这是否预示着“中国版QE”的来临。然而,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更多知识由小编为你整理了《【西街观察】“中国版QE”不会发生》详细内容,欢迎关注学习。

【西街观察】“中国版QE”不会发生(今日财经:#【西街观察】“中国版QE”不会发生#解读)


【西街观察】“中国版QE”不会发生

近期市场上关于央行购买国债的议论声此起彼伏,不少声音担忧这是否预示着“中国版QE”的来临。然而,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的多次澄清及最新表态来看,这种担忧显然是多余的。

6月19日,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再次强调,央行将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并不意味着要实施量化宽松政策,而是作为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来定位。这一声明清晰地划定了央行操作的边界,也向市场传递了明确的信号。

首先,我们要明确量化宽松(QE)的前提条件:名义利率触及零下限。然而,目前中国的主要政策利率——7天逆回购利率仍保持在1.8%的水平,距离零利率下限还有一段距离。因此,从这一点上看,实施QE的前提条件在中国并不成立。

其次,央行买卖国债是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常规操作,与QE有着本质的区别。QE会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持续扩张,而国债买卖则具有双向性,其目的在于调节市场流动性而非单纯追求资产规模的扩张。央行此举更多的是为了投放基础货币,以维持市场的稳定运行。

历史上,也曾有过靠着外汇占款被动投放基础货币。十年前,随着外汇占款减少,才发展完善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主动投放基础货币的机制。

随着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深度逐步提升,央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逐渐成熟。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二级市场购买国债有利于市场利率曲线更加完整,以此实现央行对市场利率政策上的“精准滴灌”。但近期以来,央行购买国债问题也被解读为放松的信号,进一步加大了债券市场的投机情绪。

在央行操作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显得尤为谨慎。无论是市场的盲目追随还是博弈,央行入场所引起的震动实际上已远超其原本期望的“引导市场利率”的目标效果。这也正是央行长期以来对“买卖”国债持谨慎态度的根本原因。

潘功胜还透露,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这一过程是渐进式的,需要同步研究优化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多个方面。这再次证明了央行在操作过程中的严谨和细致。

从最新的货币政策定调来看,央行当前更注重的是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同时保持政策定力,不大放大收。这意味着央行在运用政策工具时,将更加注重平衡和稳健。购买国债作为工具之一,并非当前的优先级选项。

在我国央行常规货币政策仍有空间的背景下,与市场的有效沟通变得尤为重要。央行需要向市场和公众传递清晰、透明的政策信号,以增强政策的可理解性和权威性。只有这样,市场才能形成稳定的预期,合理优化自身决策,从而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

正如潘功胜所言,透明度提高后,政策的可理解性和权威性都会增强,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动向,会自发形成稳定预期,合理优化自身决策,货币政策调控就会事半功倍。


【内容声明】文章内容由新财梯网编辑整理,新闻来源:北京商报

【西街观察】“中国版QE”不会发生相关拓展阅读

【西街观察】“中国版QE”不会发生(今日财经:#【西街观察】“中国版QE”不会发生#解读)

近期市场上关于央行购买国债的议论声此起彼伏,不少声音担忧这是否预示着“中国版QE”的来临。然而,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的多次澄清及最新表态来看,这种担忧显然是...


以上就是好财梯网整理的关于【西街观察】“中国版QE”不会发生(今日财经:#【西街观察】“中国版QE”不会发生#解读)的全部内容,希望你在了解【今日财经:#【西街观察】“中国版QE”不会发生#解读】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到你,让我们一起学习理财知识。

标签: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Copyright © 2016-2020 ok24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201649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