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资讯 >

投资者风险偏好保守(今日财经:#混合类理财规模持续下降#解读)

财经资讯 2023-03-31 17:19:27
混合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存续规模持续下降。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混合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1.09万亿元...更多知识由小编为你整理了《投资者风险偏好保守》详细内容,欢迎关注学习。

投资者风险偏好保守(今日财经:#混合类理财规模持续下降#解读)


投资者风险偏好保守

混合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存续规模持续下降。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混合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1.09万亿元,占比仅4.24%。

关于混合类理财规模下降的原因,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罗荣华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主要有监管政策和市场表现两个方面的原因。

从资金端来看,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权益市场表现不佳,放大投资者对风险的关注,使得投资者风险意识增强,更加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健性,从而更倾向于选择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

2023年是资管新规正式施行的第二年,摆在银行面前的挑战是,理财客户群的风险偏好尚未跟上理财净值化转型的步伐,这对银行理财的产品研发及资产配置带来压力。

投资者偏好收益稳定产品

混合类理财产品投资于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且任一资产的投资比例未达到单一类别理财产品的投资限制(不低于80%)。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1年末以来,混合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和存续规模持续下降,月度产品发行数量由2020年12月的1061只下降至2023年2月的70只,存续规模自2021年10月开始一路下降至2023年2月末的1.09万亿元,截至2023年2月混合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比仅4.24%。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7.65万亿元,其中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1.41万亿元,占比5.1%。

谈到混合类理财规模下降的原因,普益标准指出,一是监管政策的影响、资管新规的出台、净值化转型的推进都影响了机构发行混合类理财产品的决心;二是产品定位的限制,银行理财的投资者多为稳健型,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弱,银行理财产品设计一直倾向于投资低风险、收益相对固定的资产,再加之银行机构长期主打稳健投资,在权益资产配置上并无优势,因此逐渐形成了银行理财稳健的产品定位;三是市场波动引发的恐慌情绪,净值化转型后,净值波动常态化,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非常敏感,在经历2022年两轮“破净潮”后,投资者对理财产品越来越“求稳”,为了迎合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机构也更加偏向发行固定收益类产品;四是混合类产品收益表现不佳,风险增加的同时收益没有跟上,本身就相对保守的投资者便更倾向于收益稳定的产品。

罗荣华亦在采访中指出:“净值化使得投资者需要承担理财产品的全部投资风险,这对于习惯了‘刚性兑付’的投资者,尤其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大多是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对他们来说意味着风险感知的显著上升,从而可能导致投资者对风险的过度关注;而且,资管新规发布后,关于银行理财的监管中调整了估值方法,对债权类资产的估值更多地采用公允价值方法,而不是摊余成本法,基于公允价值的估值方法会更快地将市场波动传递到混合类产品的净值变化上,让银行理财投资者体会到的风险波动更大、更直接。”

如何优化理财产品结构?

混合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存续规模持续下降,与之相反的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发行数量和占比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海通证券固收团队指出,从《报告》来看,理财产品资产配置更偏防御,债券非标权益仓位均下降,现金资产仓位抬升;理财产品净值化波动加剧,投资者群体整体风险偏好更加保守,截至2022年底,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和二级(稳健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上年同期进一步增加,分别增加1.10个百分点和0.55个百分点;风险偏好为三级(平衡型)、四级(成长型)和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则相对减少。

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级高级研究员李佩珈指出,银行理财客群风险偏好相对较低,倾向于将银行理财作为储蓄的替代品,“保本保息”的心理预期仍强,部分理财产品破净,将使得一些客户倾向于赎回,这加大了银行新募集资金的难度,还使得商业银行潜在的声誉风险加大,理财产品资金端和负债端的期限错配加大、流动性风险上升;另一方面,理财产品破净和债市波动形成放大效应,对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形成挑战,目前银行理财的底层资产约90%都配置在债券市场,理财产品赎回将导致债券市场资金流入规模下降甚至出现资金净流出,银行不得不抛售相关债券产品,这加大利率上行、理财产品净值的压力,形成“理财产品赎回—净值下跌—赎回压力—被动抛售—净值下跌—继续赎回”的负反馈放大效应,对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形成挑战。

中信证券研报亦指出,2022年底,银行理财净值化比例已经达到了95.47%,转型已经取得全面成功;但银行理财投资者多为个人投资者,少数机构投资者对安全性要求也较高,是所有金融资产投资者中风险偏好最低的群体,其一般将理财视为另类的“存款”,难以接受任何亏损,并未跟上“净值化”的步伐。

这也意味着,银行理财在净值化转型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投资者教育。对此,李佩珈建议,银行或理财公司应强化投资者交流,避免“追涨杀跌”等非理性决策。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前,要做好产品信息披露工作,让客户充分了解产品的投资策略、主要投向及赎回机制等,特别是在市场大幅波动时,要做好说明与解释工作,引导客户避免做出“追涨杀跌”等非理性决策行为;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有效应对赎回风险,建立基于事前的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从市场走势预判、投资组合头寸、资产负债期限匹配度、客户“止损”临界点等多个维度构建流动性压力测试,并提前做好融资预案。

罗荣华认为,优化理财产品结构,做好投资者沟通和投资者教育,是银行和理财公司适应市场需求和监管政策变化的关键。混合类理财产品的规模下降对理财公司的一大影响是理财产品结构需进行调整和优化。若未来一段时间延续当前的市场环境,或虽然股票表现回升但股票市场波动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则“固收 ”类理财产品等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更受欢迎。

“因此,理财公司需要积极布局这些新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监管政策的变化。但同时,机构仍需要多样化产品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具体操作中,针对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和资产管理的个性化趋势,还需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做好投资者教育,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真正符合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资产管理服务。”罗荣华如是说。


【内容声明】文章内容由新财梯网编辑整理,新闻来源:中国经营网

投资者风险偏好保守相关拓展阅读

投资者风险偏好保守(今日财经:#混合类理财规模持续下降#解读)

混合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存续规模持续下降。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混合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1.09万亿元,占比仅4.24%。 关于混合类理财规模...


以上就是好财梯网整理的关于投资者风险偏好保守(今日财经:#混合类理财规模持续下降#解读)的全部内容,希望你在了解【今日财经:#混合类理财规模持续下降#解读】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到你,让我们一起学习理财知识。

标签: 投资者风险偏好保守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Copyright © 2016-2020 ok24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2016496号-9